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经济合作人才引进政府商务中欧城市合作合作单位新闻中心联系协会
欧洲产业转移平台
罗红波:中国吸引欧洲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
浏览:3303 来源:中法企业信息交流协会 日期:2007-10-24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罗红波

    下午好。感谢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这一盛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在新一轮中欧经贸合作中如何更好地吸引欧洲产业转移。

    一、欧盟是向我国进行产业转移最积极的地区之一

    1、欧盟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显著地位

    (1)中欧贸易"突飞猛进":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自2004年起,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5年,双边进出口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亿美元。2006年,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与欧盟25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23亿美元,是25年前的1981年的51.4倍,是2000年的3.95倍。欧盟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15.5%.2007年1-8月,中国-欧盟(27国)进出口贸易继续高速增长,达2233.4亿美元,同比增加28.2%;中国对欧盟出口1528.5亿美元,同比增加31.3%;从欧盟进口704.8%,同比增加21.8%。

 (2)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稳步上升,是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根据商务部欧洲司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底,欧盟在华累计直接投资项目(不包括金融领域)25,418个,合同金额979.5亿美元,实际投资531.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引进外资的8%。2007年1-9月,欧盟在华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1789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7.15亿美元。图2 1986-2006年欧盟成员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增长趋势

  (3) 欧盟对华技术转让"实心实意",是我第一大技术引进地区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是我国技术引进的最大供应方。近年来,我国从欧盟的技术引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我从欧盟引进技术2,597项,合同金额86.6亿美元,接近中国从日本(52.4亿美元)和美国(42.3亿美元)技术引进的总和,占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39.3%。截至2006年底,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4,108项,合同金额986.6亿美元。以上事实表明,欧盟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

    2、欧盟企业加快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产业转移都存在,步伐逐渐加快。

    20世纪80年代为第一阶段。1979年,中国政府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而开始了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国际分工历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欧洲国家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和大银行到中国设立代表处,并开始对我国进行投资或为产业转移进行大规模投资做准备。

    20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欧关系快速升温。1995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中欧关系长期政策》,表明欧盟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中欧关系,这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95-1998年,欧盟共出台了三个对华文件。 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直接投资项目和实际投资额上升非常快。欧盟对华投资规模也相对比较大。

    在1986-2000年期间,欧盟对华的合同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439.6万美元/ 项目,是同期全部外商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184.8万美元/ 项目)的2.4倍。这一时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合资占主要地位,独资方式次之,合作方式位居最后。在这一阶段,欧盟成员国对华工业转移现象十分明显。截止到2000年底,按合同投资计算,第一产业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略低于在中国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中国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18.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在中国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18.28个百分点(欧盟企业在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与餐饮业领域的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外商投资比重,但是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外商的投资水平。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欧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欧盟又先后发表了三个对华政策文件, 中国政府也于2003年10月13日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高度评价欧盟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表明中国致力于构筑中欧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的愿望,提出了加强双方合作的原则与措施。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外政策文件,也是对欧盟1995--2003年发表的多个对华政策文件的回应。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在这一阶段,欧洲对华产业转移的方式和行业部门有了新的变化:第一,同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欧洲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青睐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并购,掌握中国企业的控股权。2004年并购投资占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11.2%,2005年呈快速上升势头,所占比重接近20%,2006年和2007年,这一比重继续明显上升。并购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竞争性行业部门,例如酒、食品、汽车、家电、化妆品、机器设备等,还有服务行业,如物流业。被并购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国国内具有相当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如法国达能已经控股多家中国地区饮料龙头企业(包括控制乐百氏公司92%的股权),成为中国水饮料第一大供应商;今年10月德国著名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公司发表公报称,其出资约2.7亿欧元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8月和9月的统计数据,外资在产权交易市场对股权和产权的收购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最近,跨国公司开始将并购注意力转向装备制造、原材料等战略部门和基础性行业。

   第二,越来越多的欧洲大型企业来到中国寻求发展机会,把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转移到中国。例如,欧洲第一大粘胶纤维加工企业--奥地利林茨纺织集团首期投资1600万欧元在中国南京建造了纺纱厂,预计2008年正式投产,人造纤维产品的年产量将达到28000吨,占该公司年产量的1/3。这一纺纱厂与先期在此开拓市场的奥地利兰精公司形成生产链,将后者生产的纤维原料纺成人造纤维纱线。兰精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6家合资企业,总投资额达到了6500万欧元;南京这家生产企业(NCFC)每年生产粘胶纤维原料达60万吨,而中国市场每年对粘胶纤维的需求量是80万吨,世界排名第一。

   第三,欧洲中小企业介入中国市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无论是在广东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上,在专业行业国际展览会上,还是在各种中欧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包括本次经贸洽谈会),欧方的参与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在唱主角。

   第四,从转移的产业来讲,先进的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近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在上海成立汽车相关产品技术中心,主要针对在华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中国本土汽车厂商进行产品开发,并便于与客户互动。2005年,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引进外资加大步伐,分销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运输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5%、80%、37.5%。金融服务业利用外资取得超常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全年我国17家银行引入外资达141.4亿美元。

   第五,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从注重数量向注重提高质量转变。

    二、中国进一步吸引欧洲产业转移的关键举措

    目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时期,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我们工业化的步伐。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更好地吸纳欧洲产业转移呢?

    (一)进一步提高对欧洲经济技术实力的认识。

    在中国有一些人,言必美国,认为欧洲前景"渺茫",在经济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但实际上,美国在规模经济上更胜一筹,而欧洲在个性产品上为世界一流;美国在许多与军事相关的技术方面首屈一指,而欧洲在很多提高生命质量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方面独占鳌头。

    欧盟成员国各自都有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我们仅对今天参加会议的欧洲企业所属国家为例:德国: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化工是德国的传统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德可再生资源、纳米技术和环保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德国优势产业。法国:航空航天、民用核电、交通工具、机械、医药、环保等是法国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先;

    英国的优势产业有:化学工业、制药业、生物技术(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食品饮料业、电子工业、软件业、环保产业。

    对意大利,中国人比较了解的是与高档消费品有关的产业优势,其实,它在专用设备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环保产业等的细分市场上也有领先技术。

   西班牙的优势产业包括设备制造、替代能源生产、食品加工、特色农业。

    比利时的优势产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印刷出版业、木材加工业。

    荷兰的优势产业包括农业、花卉、化工、信息、物流等。

    葡萄牙的优势产业有模具业、软木业、造纸业、葡萄酒业。

    芬兰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森林工业、新材料、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拥有尖端技术。

    瑞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技术研发国家之一,在信息通讯、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环保、汽车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2、理性对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行动和大型企业在我国建立的生产基地。中国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在这一政策的促进下,外资并购会逐步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因为这种方式可以使我国在保持大规模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当然,对"恶意收购"、高污染产业转移等行为必须提高警惕和坚决抵制。

  3、高度重视与欧洲中小企业的合作。

    在欧盟成员国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高于美国,并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欧洲中小企业设备先进、善于创新、掌握技术诀窍,在各自细分部门的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可观的份额。最近几年,欧洲中小企业明显感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为了振兴经济、应对挑战,欧盟及其成员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欧洲中小企业来到中国,无论是参加交易会、展览会,还是参加经贸合作洽谈会、访华团,目的有三个:出售自己的产品(这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愿望),购买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购买有关生产资料的中国产品,以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考察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可能(这在中小企业家中人数不多,但比较活跃)。

    4、注重中欧金融服务业的合作。

    商务部2006年6月公布,将金融服务业吸收的外资纳入统计。

 
返回
中欧企业信息交流协会(ACISFC) 2013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11号陆军中尉王子堡路,里尔,法国 邮编59800
电子邮箱:contact@acisfc.org 电话:0033 9 82 48 85 05 传真:0033 9 82 52 85 05 技术支持:艺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