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经济合作人才引进政府商务中欧城市合作合作单位新闻中心联系协会
欧洲产业转移平台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新趋势
浏览:5606 来源:中法企业信息交流协会 日期:2006-10-30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产业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发现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引起了国际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第一次是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从农业的分离,工业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并推动了国际商品交换为主体的世界贸易市场的形成。第二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钢铁冶炼技术和化工工业技术发展为代表的电力革命,促使以原料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得到发展,资本相对集中,资本输出使国际资本形成,生产的国际化得到初步发展。第三次是二战后的5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技术为先导,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出现和航天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不仅在范围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引起了各学科和技术领域及社会的深刻变化,而且在深度上全面提高了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等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促进了重化工业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高附加值深加工结构转变。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出现加速,并延续到21世纪的以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高科技革命,正在对世界产业结构产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系统的、全面的和综合的影响,使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在主导产业、生产要素及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都出现了新趋势。 
  一、服务业已构成全球产业结构的主体,并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为生产与消费性服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时代,并带动整个世界也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贸易、投资及金融自由化及全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之在全球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继续提高,目前服务业在全球GDP的比重已达到66.3%。从各国情况看,由于发展水平差异使之产业结构变动水平不同,其中美国、英国与法国等制造业比重逐步稳定在20%左右,而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高于全球水平,德国、日本与南非基本与全球水平持平;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水平则低于全球,服务业比重在50%左右,低于全球1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成为全球产业结构主体,标志世界已进入服务业体系时代,决定国际分工体系的主导力量也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二、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日益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 
  从生产要素的变动看,全球曾出现过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变动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更新的速度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使高技术不仅不断地取代资本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力,而且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并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出现新趋势: 
  一方面,高技术不断形成新的生产领域,产业化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日益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不断提高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化变动特征使新一轮国际竞争进入高技术产业化速度的竞争。因此,这种趋势也影响各国都将高技术产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如欧盟的第6个科研发展计划就把基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运用及信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等的产业化作为发展重点;日本2001年3月发布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也将信息技术、生命和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及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重点;印度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软件产业;新加坡的第3个国家科研计划(2001~2005年)则将应用为主的科技产业,如生命科学技术中的药剂和医疗保健产业作为重点等。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也成为新趋势。由于新一轮高科技革命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一项科技突破的影响,往往不是仅停留在个别行业和领域,而是将迅速渗透到众多的行业和领域,并改变这些行业和领域的面貌,因此,随着高技术的深入发展,用高技术对传统产业加强渗透与改造,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也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趋势。目前在农业领域: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传统农业正朝着精确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也将传统农业通过高技术的渗透改造与现代化直接联系起来。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运用,对传统工业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化,随着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新品种,而且促使工业生产更加满足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服务领域:由于高技术的日益渗透,以高效率的金融业、物流业、咨询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为生产和生活提供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并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程度。 
  高技术的产业化与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趋势不仅将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全球产业结构的重要形态,而且将引领世界经济全面的智能化与知识化发展。 
  三、产业的国际转移出现新趋势 
  产业的国际转移体现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源配置与生产要素流动逐步在全球范围市场化,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将更多地通过产业在国际间转移实现。这也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扩大到全球更多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化了。产业国际转移的总规律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而后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进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的50多年,世界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当时落后的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转向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耗能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三是20世纪80~90年代,伴随全球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发展”,出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并将重化工业和应用型技术大量转向发展中国家的景象。进入21世纪后,面对新的发展与竞争,发达国家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跨国公司以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为导向,大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出现日益广度化和深度化的新趋势。 
  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不断扩大。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流存量已达81970亿美元,比1982年的5900亿美元增长了13倍,比1990年的17580亿美元增长了3.7倍。1986~199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平均增长速度为22.9%,但1991~1995年增长速度为21.5%,1996~2000年为39.7%,一直处于高增长。2001年由于受到“9•11”事件和美国网络产业泡沫破灭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为-41.1%,但2002下降幅度趋缓,2003年基本改变了下降格局,据国际投资专家预测,随着世界经济回升,2004~2005年全球FDI将得到改善,2006~2007年将有较大的增加,表明以世界投资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于2005年后出现新的增长局面。 
  二是国际转移的主要产业总体上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但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保持较强势头。随着服务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形成的主导地位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寻求竞争新优势,而将全球产业转移战略逐步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新调整,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已成为今后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的存量比重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25%,1990年这一比例提高为47%,但到2002年,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外流存量比重已增加到67%。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比重则由44%下降到29%。目前,服务业转移的行业构成中出现了多元化趋势。1990年贸易与金融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服务业的65%和59%,而到2002年两者的比重则下降为47%和35%,尽管仍占较大份额,但社会服务,如供水、供电、电信及IT带动的商业服务日益占据重要地位,1990~2002年,发电与电力配送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了14倍,电信、仓储和运输增长了16倍,企业服务增长了9倍,表明服务业产业转移出现多元化格局。但也应看到,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产业转移的梯度性,尽管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的新趋势,但制造业的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保持较强的趋势。据国际投资专家的预测,在未来几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FDI仍比初级产业更吸引FDI。其中,服务业的大多数行业增长都在50%~70%,制造业的增长在50%~70%,初级产业增长在40%以下。 
  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仍是以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为主,但发展中国家也在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2002年与1990年相比,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内流存量,还是外流存量,发达国家都占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份额。在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内流存量中,2002年,发达国家的份额已由1990年的83%下降为72%,发展中国家则由1990年的17%上升为25%。2003年,全球跨国公司达6万多家,子公司90多万家,投资存量约为7万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已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国际投资额的90%,国际技术贸易的60%,国际技术转让的80%和科研开发的90%。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有51%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已经做好将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的打算。美国最大的企业软件开发商甲骨文公司已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地区设有两个软件研发中心,雇有约6000名工程师。此外,惠普、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而微软、惠普、甲骨文和朗讯等高技术企业已把部分后勤保障和咨询服务部门转移到了亚洲。英国汇丰、渣打银行、保诚保险和劳合社等则计划把“电话客服中心”从本土转移到亚洲。据美国麦肯锡公司调查预计,今后5年中,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约1300万个工作岗位中将有200万个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也反映出服务业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发达国家垄断全球服务业的局面,带动了国际投资和贸易流向以及产业布局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将藉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经济中提高地位、扩大影响,从而改变国际经济力量的对比。 
  四是国际产业转移方式上并购与非股权安排成为最普遍的方式,离岸外移则成为新的服务业国际转移方式。20世纪90年代末,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占90%以上的份额,成为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但2000年后,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到2003年,并购在FDI中下降到只占50%左右。今后,随着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发展,特别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可分离性,使非股权安排方式已成为服务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旅馆、零售、会计、法律及其他专业服务方面,由于无须冒资本风险就可通过非股权安排解决合作中的发放许可、管理合同及结为伙伴等问题,因此非股权安排成为服务业转移的常见方式。此外,近几年来,由于离岸外移在服务业转移中的新运用,从涉及呼叫中心、共同服务中心、IT服务和区域总部等方面的业务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在缩小。如2002~2003年按目的地列出的呼叫中心、共同服务中心、IT服务和区域总部面向出口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发达国家分别占54%、35%、46%和60%,发展中国家分别占40%、52%、50%和37%。目前,项目外包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制造、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项目外包市场近年来迅速扩张,由单个项目逐步发展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正以每年约30%~4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和2007年分别增至5850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规模。IT服务项目外包是当今服务业项目外包中的热点。全球仅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每年就有13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80%以上是离岸项目外包,20%的就业在海外。印度是最大的软件项目外包承接国,每年能拿到300亿美元外包项目。 
  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内在动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科技推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交通和通讯日益便捷,国际商业规则被普遍接受,以及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为制造业生产服务的服务业的转移提供了客观基础与条件。二是市场推动。由于市场竞争及成本价格与利润的互动,导致降低成本价格,获取利润的竞争不断扩大市场范围,使市场机制作用在更大的地域对服务要素进行配置,带来服务体系的全球化分工。三是政策推动。科技与市场的发展导致全球化趋势加快,要求各国通过开放政策不断消除市场障碍,为科技生产力与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目前,在各国开放政策中有95%以上的是有利于FDI发展的。 (宋群)

 
返回
中欧企业信息交流协会(ACISFC) 2013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11号陆军中尉王子堡路,里尔,法国 邮编59800
电子邮箱:contact@acisfc.org 电话:0033 9 82 48 85 05 传真:0033 9 82 52 85 05 技术支持:艺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