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经济合作人才引进政府商务中欧城市合作合作单位新闻中心联系协会
欧洲产业转移平台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两大机遇
浏览:2915 来源:中法企业信息交流协会 日期:2009-01-15
 

    温总理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快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积极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形势下,湖北处于中部地区的关键地带,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面临新的机遇。

  一、产业转移的客观趋势为湖北提供了重大机遇

  产业转移是一波一波进行,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由新兴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开始逐步扩展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递次转移。二战以来,国际上发生三轮大的产业转移:第一轮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自己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第二轮是60、7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向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轻工、纺织和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自身开始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轮是80年代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世界加工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三轮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主要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生产链条上下游紧密联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市场进一步融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承接了三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了轻纺产业升级换代步伐。第二次是90年代,我国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极大地促进了机电产业发展和出口。第三次是世纪之交,我国抓住加入WTO带来的新机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向我国转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息产业基础。

  在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的分布很不平衡,接受转移的发展中国家非常集中。比如,2000年,前5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转移生产能力的78%。与全球情况类似,我国这三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截止到2007年,东部沿海省市累计利用外资6600多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84%。东部沿海省市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与埃及的国土面积相近。我国作为一个利用外资的大国,一个对外贸易大国,实际上,对外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升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和产业向外转移已经刻不容缓。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波产业转移的浪潮前后可持续10到15年的时间。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际产业还将继续向我国转移,东部沿海产业从2005年已经开始向外转移,有的转移到内陆地区,有的就可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照此推测,这波转移会持续到2015年,大规模转移应该在2010年前后。可以说,中西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并且最关键的就是这三四年时间。如果在承接这波转移中落后了,在后面的承接产业转移中将处于不利的局面。

  二、今后几年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扩大内需的方针为湖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很好机遇

  今年世界经济风云突变。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正在滑向全面衰退。IMF最新经济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下降0.3%,这将是二战以来的首次收缩。过去10年,美国启动一个又一个经济引擎,新经济泡沫、汽车泡沫、房地产泡沫也一个个先后破灭,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模式受到打击,现在汽车业陷入困境,股市回到了8年前的水平,房屋价格跌至5年前的水平。欧洲的经济周期一般落后美国半年到一年左右,没有美国经济带动,欧洲经济也将很困难。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1929年股市暴跌,1932年经济滑入谷底,1933年最终崩溃,直到1937年,美国经济总产量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眼前这场危机与大萧条情况不完全一样,但在没有出现新的增长点情况下,经济走出衰退需要更长的时间。一般认为,最乐观的估计是西方将进入两年左右的经济衰退,而悲观的估计是这场危机将持续五到十年。

  事实还不仅如此。从更长的一个时期看,世界经济周期进入了由繁荣转向衰退的趋势。世界经济增长波动,大的周期约为40到50年,主要决定于产业革命或重大技术创新的情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电脑、电信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革命,形成了新经济潮流。近20年来,IT技术逐渐成熟,并向传统经济领域渗透,世界经济经历了以IT为时代特征的繁荣期。此后,发达国家没有其他新的大的技术突破,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这场经济危机似乎昭示着全球经济繁荣阶段即将结束,有可能进入周期的下降阶段。也就是说,今后20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低增长、衰退比较频繁的阶段。

  我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出口、就业都面临巨大冲击。因此,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温总理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这为我国经济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发展指明了方针。扩大内需将改变我们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对国内市场重视不够的倾向,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格局会发生新的变化,中西部应该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对国外市场依赖大,2007年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市是上海179%、广东157%、江苏104%;而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不足15%,安徽为16.5%,湖北12.3%,湖南8.1%,外部危机首当其冲伤害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慢于中西部地区。从经济规模和内需的各项指标来看,中部与东部的差距也明显小于在对外经济方面的差距。单就湖北省来说,2007年人口排全国各省市的第9位,GDP规模排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第7位(今年居第6位),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排第11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现有企业个数排第9位,而对外贸易额排第13位。今后,中部地区可以凭借内需强劲的优势,经济增长可以超过沿海地区,逐步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产业转移的两大推动力是,成本驱动型和市场驱动型。目前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中成本驱动型转移正在弱化,市场驱动型逐渐加强。在其他国家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国际资本仍看好我国,我国可以更好更多地接纳国际产业转移。湖北地处中华腹地,九省通衢,是中部的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可以辐射广大的中部市场和内陆市场。现在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也是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一大亮点。湖北不仅能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而且更有利于发展面向内需,面向国内大市场的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驱动型产业转移。

  三、统筹协调,抢占先机,更好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

  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对产业转移和空心化的担忧。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东部沿海省市担心大量产业转走,替代产业跟不上,影响当地的经济、就业、税收等。最近,媒体关于广东、福建产业空心化议论明显增加。广东、江苏都出台政策,鼓励本省发达地区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而不是向省外转移。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都曾因产业外迁发生过所谓产业空心化,而结果是,他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转移低附加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留下了发展空间。这不是空心化,而是产业的核心化、高级化。

  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走过初级工业化阶段,开始迈入重化工业阶段,要想保持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必须不断对既有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进行优化升级。当前,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慢于四小龙处于相同阶段时的增长,广东省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沿海承接服务外包也明显落后于印度、爱尔兰等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急需向外转移,实行“腾笼换鸟”工程,才能为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在我国现今扩大开放和产业转移中,有的部门获益,有的部门受损,有的地区获益,有的地区受损,有一个利益协调补偿的问题,这也是个普遍问题。连云港市招商引资承诺,对上海园区推荐的项目,可将5至10年内部分地方财政增收额让给对方园区。中部省份招商引资,需要与东部省市进行有效的省际协调合作,照顾双方的利益,寻求长远互助发展,力争实现双赢。

  二是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沿海地区当初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不同的涵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完善,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走向规范;国内相关要素成本不断提升,劳动力工资上涨,石油、钢材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居高,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土地使用面临更多制约。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巨大,人民币大幅升值,面临的贸易摩擦加剧,继续抢占更多国际市场的困难很大。这些现实的约束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开放发函造成的,但同时也加在了中西部身上。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西部也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西部现在承接产业转移与20年前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相比,大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困难更多,拼成本、拼资源、拼环境来追求增长已无可能。

  同时,中部各省市发展基础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之间各有所长,竞争激烈。一些地区招商引资频出新招,在优惠政策方面互相比拼。湖南、江西毗邻广东、江苏、浙江,到港口的物流成本低。湖南积极引进大项目,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江西重点建设产业承接走廊,促进与沿海的无缝对接。存在竞争,激发了各地的紧迫感,也确实增加了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难度。

  湖北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已经开展很多工作,总结出很多经验,比如派出招商小分队,搭建招商平台,对接产业园区,开展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有的已经见成效。今后工作重点建议:

  (一)搭建高效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省份,要解决发展不够、开放不够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已构建招商平台的作用,对与港澳、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在韩、新加坡的经贸招商活动,要力争多引进大项目、大公司,特别是要在项目的落实和后期的跟踪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承接载体作用。湖北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5个,市县开发区90多个,建成了深圳工业园、台资工业园等多个园区,要明确各自产业定位,统筹协调,一些项目不适宜在国家级开发区落户,可推荐到其他开发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用地紧张,可以与市县开发区协商共建,龙头与配套优势互补。

  (二)应该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本地农业、工业、资源、旅游、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当地产业长远发展规划,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招商,进行招商引资、招商选资。通过吸纳外部的资金、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既要实现眼前的发展,也要为长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打下基础。

  (三)着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目前向中西部产业转移是全方位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化工投资已经向中西部集中,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品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显现。应该早作筹划,既要大力吸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投资,同时也要大力吸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投资,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创新性突出、成长性强、易于产业化的科技项目。湖北省具有科技人才优势,在汽车、光电子、钢材、石化等领域,物流、金融、旅游、服务外包等方面有很强实力,可以进一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大力改善商贸流通环境,承接立足本地市场的产业梯度转移。沿海一些企业瞄准了日益增长的中西部需求,希望把生产能力转移到当地,靠近市场,靠近消费者。这就要求既为他们开放投资领域,也要更好地开放市场,拓展市场,对扩大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为投资企业提供配套的物流和商贸条件。湖北有区位优势和物流基础,也有商贸历史传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和沿江通道建设,方便交通运输;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发展,发展储运、配送等现代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建设综合性市场和专业性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执法,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软环境具有硬实力,不仅是围绕投资项目本身服好务,还要为其发展提供条件。

 
返回
中欧企业信息交流协会(ACISFC) 2013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11号陆军中尉王子堡路,里尔,法国 邮编59800
电子邮箱:contact@acisfc.org 电话:0033 9 82 48 85 05 传真:0033 9 82 52 85 05 技术支持:艺琼网络